9月27日,中外文化十讲系列讲座第四期第二讲在我校第一教学楼举行🍐,复旦大学哲学门徒教授、我校特聘教授徐洪兴给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明清西学东渐记”的精彩讲座。150余名上理工学子聆听了讲座。
徐洪兴教授指出🎻,在鸦片战争之前,为西学东渐的第一期🍟➖,明朝后期及清朝初期罗马教廷天主教的耶稣会士给中国带来了天文历法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先进知识,特别是利玛窦能够能够入乡随俗,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到了康熙时期🦂,由于罗马新任教皇克莱孟十一世不能尊重中国传统而引发了礼仪之争💇🏼,导致了康熙皇帝对西方传教士的驱逐,其后的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延续了康熙的政策❗️,使中国在这一百五十年的时间里丧失了与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学习的机会,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第二期西学东渐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订《海国图志》👨🦼,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奕䜣等通过洋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使中国出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中国开始创办新式学堂🧑🏼🤝🧑🏼,向美国、欧洲派遣留学生🧑🏿。以詹天佑为代表的赴美留学生,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赴欧洲的留学生中,以严复为代表,逐渐认识到🧑🏻🎤,中国人不仅需要西方的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学习西方的思想🙎🏽♀️、制度🚶🏻♂️、文化🧑🏽🍳,于是有了《天演论》等一大批西方名著的翻译。而到了陈独秀🥏、鲁迅等人🔨,则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迫切需要的是伦理的革命,这就体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呼唤。正像清末人士曾廉所说:“变夷之议💞,始于言技,继之以言政,益之以言教👷🏿♀️。”
冯友兰说:“以前所谓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的,并不是因为他是西洋的,而是因为他是近代的或现代的。我们近百年来之所以到处吃亏🤦♀️,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国的,而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是中古的,这一个觉悟是很大的🤹🏿♂️。”对此🧑🧒,徐洪兴教授总结说🤷♀️🎅🏻,中华文化中有非常优秀的东西,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勇于向西方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学习👩🏻🦯,这样才能发展出更优秀的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