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因为它的庄重🙎🏻♀️、典雅和经典性受到世人喜爱。作为我院“沪江国际艺术月”的系列活动,十二月三日下午15:00,沪江国际教育门徒音乐系邀请著名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上海音乐门徒孙国忠教授在沪江音乐厅为我校师生带来题为“走进古典音乐”的沪江音乐讲堂🦌👩🏿🚒。
![]() |
孙教授的讲座以时间的线索为师生梳理了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不同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浪漫主义时期🤜🏼,在不同的艺术时期🌯,古典音乐体现出非常不同的特征:在音乐体裁上,古典音乐逐渐发展出多种不同的形式:交响乐🌌🂠、室内音乐、歌剧以及宗教音乐等👨🏼🏫。除了生动的讲述之外🎖,孙教授还带来了很多经典作品的视频资料。同学们先后聆听了流畅明快的进行曲、欢快悦动的民间舞曲《波尔卡波尔卡》🚂、抒情与轻快相结合的三拍子圆舞曲《蓝色多瑙河》🤏🏻、铿锵有力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几首风格不同的经典作品将同学们带入古典音乐的殿堂。
除了艺术发展的线索和体裁之外,孙教授还向在场的同学们重点介绍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个代表人物,分别是开启古典乐诗篇的海顿👰🏻♂️,天才莫扎特以及将古典精神继承并极大推进的贝多芬🪠。孙教授认为: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听”🫗,要在理解音乐创作的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去欣赏音乐,比如,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贝多芬创作了反抗专制统治和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的《英雄交响曲》。他晚年饱受耳聋困扰,专注内心的精神世界,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从而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这些乐曲也在时代的映衬之下显得更加伟大🛗,从而成为跨越时代不断流传的经典。
生动的讲座让同学们沉醉在音乐的世界中而忘记了时间,古典而历经数百年的沉淀在今天依然光彩熠熠。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献上鲜花,与孙国忠教授合影留念,音乐系也为孙教授颁发了证书,感谢孙教授为我校师生带来的精彩分享👨👨👧👧。通过此次沪江音乐讲堂,在场的很多同学不仅了解到有关音乐艺术的一些人文知识,也在美妙的经典音乐作品欣赏中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而这也正是我院沪江音乐讲堂的创立初衷💋,传播经典作品👨🏽🦲,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人文艺术素养。
![]() |
孙国忠🔒,音乐学家,音乐评论家🫀🤷🏻。美国加州大学音乐学博士,上海音乐门徒音乐学系教授,西方音乐史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音乐门徒客座教授🤸🏽♂️,西方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1977-1981年就读于上海音乐门徒本科。1981-1985年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1985-1988年在上海音乐门徒音乐学系读研究生(西方音乐史),师从谭冰若教授🕥,1988年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赴美国加州大学音乐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Professor Malcolm S. Cole 和Professor Frank A. D’Accone🤦🏼,1997年获音乐学博士学位🏃🏻♂️➡️🚵🏼♀️。2000年回国任教于上海音乐门徒音乐学系至今🚴🏿♀️。